家人之間好好說話,才能避免誤解,蓄積愛
情緒是我們的感受,但有時候還來不及感受,情緒卻反客為主的變成我們的主人。
你看,在公園裡、在賣場中在地上打滾又哭又鬧的孩子,他正被突如其來的情緒干擾著。因為不知道怎麼樣用話語好好的說出來,被情緒卡住的小孩只好用最激烈的方式來表達。情緒激昂的孩子不但弄得自己很累,而在一旁的父母又錯愕又尷尬。至於旁觀的人呢?有些人寄予同情或同理的感受,有些人卻在心裡想著父母真不會教孩子。
一群人對同一個事件有這麼多不同的感受,誰對﹖誰錯呢﹖
情緒沒有是非對錯,而是當這個情緒來了,你是否有接受它?察覺它?最後放下它?讓自己又恢復平和的心境呢?
週三下午高二的長子不用上第八節課,不到五點就回家了!他習慣回到家洗好澡吃好飯後,就去圖書館看書。但因為這次晚上他要去看牙醫換牙套,不用趕著去圖書館。我早上在學校的圖書館當志工遇見了好多人,又有好多事想跟他分享。
他一邊吃飯一邊聽著我情緒高昂的在說話,突然,他看著我淡淡的說:「媽媽,我想安靜地吃一下飯。」
那從兒子口中飄出來又輕又緩的話語,卻像是重量級的原子彈射進我的心,砰的一聲,我的心碎了滿地的玻璃。
走馬燈似的記憶從腦門中快閃而過,當初你嘰嘰喳喳的學說話時,媽媽我是多麼有耐心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教與聽啊?!但你現在這樣對我?我多麼的委屈與不平衡呢?
那快閃而出的回憶和情緒,同時都被我抓住與放下,我很快地收拾起自己的玻璃心,開口說:「好!掰掰!你慢慢吃!」
我知道現在青春期的孩子是天大、地大,但「我」最大。
他已經用很有禮貌,很溫柔的方式提醒我,他只是想安靜的吃飯。
雖然我還有好多話想說,雖然我又突然閃過好多情緒,但我應該尊重他的表達,同時也處理自己的情緒。
我一邊深呼吸一邊走到客廳整理書信。短暫的幾秒鐘,又讓自己恢復了平和,一如窗外被夕陽餘暉潑灑的花草樹木,有著溫暖與祥和的恬適。
家人之間好好說話,才能避免誤解,蓄積愛。
孩子們小時候還不會好好說話時,是我們耐著性子慢慢教、慢慢引導,讓他可以愈來愈有能力用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、感受、願望等!
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,應該很會說話了!如果他很有禮貌地打斷你的說話時,你會覺得很受傷嗎?當然會覺得很受傷啊!但是你可以怎麼選擇呢?罵他忘恩負義沒有耐心聽大人說話嗎?那你不是在找架吵嗎?
溝通或傾訴,都需要看時機。有時候忍一下,很快就可以心平氣和地等待下一次的傾訴或是溝通。
當長子吃飽後,他自己跑來找我聊了一下今天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,我也接續分享完之前想跟他說的話。這樣不是很好嗎?
家人相處除了甜蜜和和樂,常常也加雜著衝突、委屈、憤怒、悲傷、擔心,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情緒等。但如果我們可以一起分享與學習,一起釐清情緒與恢復平和,這樣不是可以成長成更完整、更睿智、更好的人嗎?讓家成為家人的身心養護所,就從每一次都好好說話開始進步。
更多關於家人相處與孩子管教和學校的學習方針等,可參看我的新書:
#剛剛好的管教:放心與放手,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36sxbo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VspZ9H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T48eg5
momo:https://bit.ly/3k7Inz9
讀冊:https://bit.ly/3hxZhVJ